策略模式
策略模式(Strategy Pattern)又名政策模式(Policy Pattern)
意图
定义一系列的算法,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,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。本模式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。
使用场景
当存在以下情况时使用Strategy模式
- 许多相关的类仅仅是行为有异。“策略”提供了一种用多个行为中的一个行为来配置一个类的方法。
- 需要使用一个算法的不同变体。例如,你可能会定义一些反映不同的空间/时间权衡的算法。当这些变体实现为一个算法的类层次时 ,可以使用策略模式。
- 算法使用客户不应该知道的数据。可使用策略模式以避免暴露复杂的、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。
-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, 并且这些行为在这个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。将相关的条件分支移入它们各自的Strategy类中以代替这些条件语句。
结构
策略模式结构如下
Strategy
– 定义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。Context使用这个接口来调用某ConcreteStrategy定义的算法。ConcreteStrategy
– 以Strategy接口实现某具体算法。Context
– 用一个ConcreteStrategy对象来配置。
– 维护一个对Strategy对象的引用。
– 可定义一个接口来让Strategy访问它的数据。
协作
Strategy和Context相互作用以实现选定的算法。当算法被调用时, Context可以将该算法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都传递给该Strategy。或者,Context可以将自身作为一个参数传递给Strategy操作。这就让Strategy在需要时可以回调Context。
Context将它的客户的请求转发给它的Strategy。客户通常创建并传递一个ConcreteStrategy对象给该Context;这样, 客户仅与Context交互。通常有一系列的ConcreteStrategy类可供客户从中选择。
效果
优点
- Strategy类层次为Context定义了一系列的可供重用的算法或行为。将Context与Strategy层次进行了解耦,不需要通过继承Context增加Context子类来完成策略的实现,这样易于扩展。
- 消除了大量条件语句,大量的使用条件语句使得代码看上去十分混乱
- Strategy模式可以提供相同行为的不同实现。
缺点
- Client要想选择一个合适的Strategy,就必须去了解Strategy的具体区别,此时可能会向Client暴露具体的实现
- 增加了Strategy与Context之间的通信开销
- 增加了对象的数量
策略模式实现(Implement)
案例
书店现在需要做打折促销活动,但是不同的节日打折力度和策略不相同,因此要根据策略进行动态的调整。
代码实现
先来看一个不好的例子,该代码中使用了大量的条件语句,这样的代码扩展性不好而且也非常不易读
使用策略模式实现,引用一个DiscountStrategy抽象接口
打折接口
打折策略A
打折策略B
打折策略C
Client进行调用
通过策略模式将具体的策略与Context解耦开了,代码更加易读扩展性也更好了。
总结
跟之前的桥接模式相比,发现结构上非常相似,那么它们之前的区别是什么呢?目标不同。桥接模式是对象结构型模式,是在进行构造对象时就使用的,目的是为了将类的抽象与具体实现解耦。而策略模式是对象行为型模式,是对于方法调用的策略上选择时使用的,目的是为了将行为与策略进行解耦,尽管结构类似,它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。